浪漫主义之外 认清爱情真实一面……
我归类它为“思考型爱情小说”。之前读过作者Alain de Botton另一本书《On Love》,觉得它好特别,以哲学角度讲爱情议题,不像一般的言情小说,童话或迪士尼式公主王子相遇结婚然后Happily Ever After。《On Love》和《The Course of Love》形式相似,前者用主题分章,片断式,而后者以一男一女爱情故事为主线,由他们堕入爱河、到结婚后生孩子、感情转淡等日常生活为骨干,故事结构分明。我推荐给喜欢读言情小说的人,身边大部分朋友小学读梁望峰,初中就看琼瑶小说,对待爱情、婚姻不切实际。《The Course of Love》提出,言情小说或爱情童话千篇一律,两人相遇、堕入爱河,遇上难题,解决难题后结婚,从此快乐幸福生活,句号。太假,而且过于理想化,避开好多现实中的爱情难题。作者指出,我们只讲结婚前的浪漫爱情,忽略了结婚后真正的爱情生活。
你从前对爱情有什么期望?这本书有扭转你什么想法?
小火在阅读时习惯划上记号。
个人简介提到,我是浪漫主义者,偏向不切实际,觉得两个人真心相爱就OK,一定保持到那份热情,甚至对于“完美”好执着,真命天子嘛,真爱嘛。但原来不是,过于理想化,没有想过一段关系没可能保持热恋。看完这书,我的想法变成熟。平淡好正常,没什么大不了,也不再要求与对方分分秒秒处于热恋状态。虽然我未结婚,家中有一对结了婚的人版,阿爸阿妈,这本书令人明白婚姻的现实层面。我开始顾及现实层面,也了解爱情现实的一面。
这本书如何令你明白爱情的真面目?
看到父母常吵架,觉得婚姻像爱情的坟墓,读完这本书多点理解,对婚姻多了正面想法。将争吵当成婚姻常态,争吵并不代表两个人已经不爱。常听到谁谁因为小事又分手,他们最爱问,为什么他对我这样平淡,是否不爱我了。另外,情侣之间最常见,如A触怒了B,但B不讲嬲怒什么,觉得A应该知道自己想什么:如果要我讲出来,就是你根本不了解我,也不爱我了。这经常出现在情侣之间,为什么我们对另一半要求这么多?要对方猜到自己心里想什么?作者告诉我们,原来这心理沿自婴儿期,我们不懂说话表达,所有需求由父母猜度,因为父母尽力满足子女,出于一种爱。所以每次我需要什么,从不说出口,觉得伴侣一定猜到,也会尽力满足。我们心里仍有个未长大的婴儿,想伴侣像慈母一样对待自己,爱自己。
你最喜欢哪章节?
最喜欢最后一章“Beyond Romanticism”(浪漫主义之外),它也许提供爱情出路。男女主角此时结婚二十多年,生了两个小朋友,来到这章节,出现一个小标题“Ready for Marriage”。在你结婚时,你根本未ready,但结了婚,十多年后经过许多考验和难关,两人仍在一起,你才能说,两个人好ready去结婚。如果你想走向婚姻,第一样要放弃“完美”,一段美好婚姻就是欣赏对方的优点,同时也接受他的缺点,从中沟通,磨合,经过许多考验和难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