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响夫妻间性爱和谐的剪刀差…… – 女娲俱乐部

影响夫妻间性爱和谐的剪刀差……

  很多人都不明白自己不是是和谐和别人有什么关系,但日前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《和谐家庭初探》一文,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。这篇文章在论述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基石的同时,也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客观存在但常被我们疏忽的真相——夫妻间的“剪刀差”。

  当我们绘制一张社会婚姻价值取向的坐标图时,就会清晰地看到,男人和女人在不同年龄阶段迥异的人生定位:年轻阶段,表示女性婚姻价值取向的“女貌”坐标处于社会婚姻价值曲线的顶峰,表示男性婚姻价值取向的“郎才”坐标则处于曲线的谷底。时光流转,“郎才”曲线逐步上升,“女貌”曲线渐次走低。在中年前后,形成一个交汇点。而后,成功男人的“郎才”曲线继续向峰顶攀升,而大多数女性的“女貌”曲线则向谷底下滑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,两条曲线呈现差距逐渐拉大的趋势,两者的形状宛如一把张开的剪刀。一般到了50岁以后,两条曲线渐渐平行,形如剪柄。这一现象,该文作者称之为夫妻间的“剪刀差”原理。

  用“剪刀差”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夫妻关系,很形象,也很管用,它能使很多现象找到出处,很多困惑得到解释。比如人们常说“男到四十一朵花”,意思是说到这个时候,男人才真正地走向成熟,事业正走向高峰,“郎才”得到充分体现。而这个时候的女性,容颜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流逝,在以女貌为婚姻价值取向的社会中,在走下坡路了。波斯有句谚语说:女子在二十最动人,在三十最可人,在四十最缠人,这说明女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减的。

  适当“剪刀差”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,不会影响夫妻间的和谐和婚姻的稳定,但当“剪刀差”过大时,则婚姻不仅不能和谐,更有可能破裂,进而影响到家庭的稳定。夫妻之间的条件不能悬殊太大,这是被实践检验了的“公理”。如何缩小“剪刀差”,笔者以为,可以着眼于“剪刀差”曲线特点,在三个方面采取补救措施。

  一是将夫妻间生理年龄差距适当拉大。由于男女的婚姻价值取向高峰出现通常有一定的时间间隔,女性的高峰出现的早,男性的高峰出现的晚,因此拉开男女年龄差距就可以减小高峰期的错位。古人很早就看到这个问题,先秦《周礼 地官 媒氏》说“令男三十而娶,女二十而嫁。”《礼记 内则》也说:男子二十举行冠礼,开始学礼,三十而成家。女子举行笄礼,二十而嫁。从古人的这些记录中,可以看到男子和女子的婚嫁年龄相隔在10岁左右。如果把10岁定为男女年龄差距标准,将上文所说的剪刀差曲线中代表男女婚姻价值取向的两根曲线平移,就可以惊奇地发现,剪刀差将不复存在,甚至有可能重合为一个抛物线。也就是说,10岁左右的年龄差距,是保证郎才女貌同时出现的最直接的方法。

  二是不断增强维系夫妻间感情的因素。在现实生活中,许多夫妻的年龄差距不大,但是夫妻感情也很牢靠,这得益于维系夫妻感情的因素很多,比如在共同打拼中形成的相濡以沫深情,在主观上使男女双方有牢固的感情基础;有了子女之后,在客观上双方有抚养教育的共同责任,出于对子女的爱,更加珍惜现在的感情;另外,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,经济生活的相互依赖也使夫妻关系稳定。因此,家庭的稳定程度,离不开这些因素的维系,特别是作为爱情结晶的子女,更是促进夫妻感情,淡化剪刀差的重要因素。

  三是把单纯的郎才女貌演化为才貌双全。随着社会的进步,女性在经济上不再完全依附于男性,因而相貌不再是评价女性婚姻价值取向的唯一标杆。当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,她的才干也在不断增长,她的婚姻价值取向并不因为容貌的衰减而递减。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警示我们,那些试图凭借年轻貌美“摘桃”的人,如果自己只是一个绣花枕头,今日靠青春摘别人的桃,明日或许有更年轻的人来摘桃。求天求地,不如求自己。自己有本事,就不怕被别人抛弃。

  认识和掌握夫妻间的“剪刀差”原理,就是为了防止和避免让潜在的“感情危机期”成为现实的感情危机,共同维护夫妻的恩爱和睦和家庭的稳定和谐。

……
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