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渣男分手时,如何处理他的“失落”?…… – 女娲俱乐部

与渣男分手时,如何处理他的“失落”?……

人类,非常痛恨“失去”。




从现实的新闻实例,再对照歌曲对“恐怖情人”的生动描写,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最终会动用到暴力的男性的问题。

一、强烈的占有欲和面对分手所连带产生之“失落”的难以忍受。

二、对于他人状态同理能力的欠缺与自我中心。

三、挫折应对能力的匮乏,变成除了诉诸暴力之外,完全找不到可能的解决出口和办法。

人们强烈高估“失去”的东西

为什么“失落”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?我们人类心理有一种相当特殊的现象,叫做“禀赋效应”(endowment effect),这在二零一七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.塞勒(Richard Thaler)的著作中,时常被提起。

简单地讲,就是“即使在客观标准下价值完全相同,但人们会强烈地高估『失去』的东西,而低估『获取』的东西”。人类,非常痛恨“失去”。

相关的研究之一是,测量一般大学生对于“千分之一的必死机率”,到底会如何评价。

其中一组是让大学生设想:“他们『已经』在某个必死机率千分之一的疫情中,这时,刚好有一个解药,保证无副作用、完全治愈。你会愿意出多少价钱,确保自己有这个解药?”

但另一组的问题则是:“政府要做一个实验,这个实验的必死机率是千分之一。请问要给你多少钱,你会愿意冒险参加这个实验?”

没想到,两组出来的结果天差地远。

已经身处险境之中,要“买药”来逃避千分之一死神”的那一组,平均出的价格是两千美元。但另外一组,平均觉得合理的价格是五十万美元,甚至还有很多人表示“出再多,我也不参加”。

另外一个类似的研究,甚至直接用功能性磁震造影,观看人类的大脑在做决定时如何运作,结果也非常类似。

两组大学生都被告知“来参加研究,让我们照一下大脑,就给你五百元”,但等到他们参加之后,一组告诉他们:“我们要剥夺你三百元,或者,你要去赌一把,胜率只有五分之二。你要接受被拿走钱,还是去赌?”

但另外一组则是:“不好意思,你现在实际能拥有的,是两百元,你可以拿着走人,或者有一个五分之二胜率的赌局,输了一文也无,赢了,可以拿到五百元。”

结果与前一个实验类似,被提醒“我要拿走你的钱”的那一组,几乎全都选择“我要冒险赌它一把”;但另一组被告知“你还拥有两百元,不用冒失去一切的风险”的那一组,则全部选了拿钱走人。

正常人都会因为失去而铤而走险,何况人格违常者

我们在旁边看着的局外人,可以很清楚看出,两个实验里,两组人的“现实”问题是完全一样的。前一个实验要面对的,是“你愿意花多少钱,去应对千分之一的死亡风险?”,后一个实验要面对的,是“五百元变两百元,你要做什么选择?”。

但只要两个实验里,当事人都聚焦在“我本来可以拥有,但我现在正要失去”的时候,他们都明显地痛恨任何“失去”的感觉,也都会愿意为了那份失去,而选择“铤而走险”。

这些研究的对象都是正常人,都已经是如此了,我们也就不难想像人格偏执的渣男、自我中心的渣男,为何会出现〈恐怖情人〉歌词所描述的那些“你要离开我,我就不惜一切代价和你同归于尽”的行为了。

千万别低估“失落”所产生的效果。

我们在临床实务上,处理过数以百计的家暴怨偶。当我们面对将妻子埋怨得一无是处的丈夫,对他们说“既然你这么讨厌她,为什么不答应她的离婚要求”时,几乎没有一个丈夫不会勃然变色、拍桌大怒。

人类对于“对方的失落”之强度的误判和低估,常常是让自己身陷险境的危险因素之一。……

发表回复